非他不嫁!美女工程師不顧一切嫁大8歲、身高70厘米侏儒男,如今22年過去,過得怎麼樣了

01

「他們都說我是因為錢才嫁給你」

「我偏要證明不是」

2002年,在遼寧,一個身高僅70厘米、體重不足50斤的男士,竟迎娶了一位家世顯赫、皮膚白皙且容貌出眾的四川女大學生,而她的年齡還比他小8歲。

這是怎樣的奇緣?他們緣何能夠牽手?

譚純慧,生於1963年,身患先天性成骨不全症,人們常稱之為「瓷娃娃」。

妻子許迎春,1971年生人,曾任職石油工程師,雙親均服務於國家機關。

究竟是何原因,讓健康而美麗的許迎春選擇了身有殘障的譚純慧?

譚純慧又有何獨特魅力吸引了她?如今,他們已婚21載,他們的婚姻是否依舊美滿?

02

1963年,譚純慧降生在遼寧錦州的一個城市家庭,家中還有一兄一姐。

其父為大學教授,其母為高級刺繡工人。

在譚純慧尚未出生之際,父母便對他滿懷期待。

但現實卻極為殘酷。譚純慧出生時僅重3斤,身體柔弱如面條,且出生時便已有3處骨折。

當時,連醫生都認為這孩子可能隨時夭折,甚至提出無需為其上戶口。

據悉,當時無人敢抱這脆弱的生命,因他太容易受傷。

無奈之下,母親只得在他衣物中塞入硬紙板,用手托住喂養。譚純慧便是在這樣的環境中艱難成長。

60年代,大陸的醫療技術尚不成熟。盡管父母帶著他四處求醫,但始終無果。直至1972年,父母才得知兒子的確切病症。

原來,譚純慧所患的是先天性成骨不全症,這是一種罕見疾病。患者被稱為「瓷娃娃」,因為他們的骨骼異常脆弱,稍有不慎便可能骨折。

據了解,當時大陸尚未有此類病症的確診患者,譚純慧成為了首例。

盡管病因已明,但在當時,此病仍屬不治之症,譚純慧與父母終究失望而歸。

「當時為我診斷的老教授囑咐我回家後要好好學習,他說父母不能陪伴我一生,我需尋找自給自足之道。」譚純慧回憶道。

9歲的譚純慧深知,自己將與這疾病共度一生。既然無法戰勝疾病,那便戰勝自我,戰勝生活!自那時起,譚純慧展現出了巨大的力量。

「媽,請給我找些書籍,我渴望學習。」母親聽聞此言,感動落淚。

自從得知兒子身患不治之症,她與丈夫唯一的心愿便是悉心呵護兒子成長。

他們並不奢望譚純慧取得何種成就,只愿他身體健康。

母親見兒子對知識與未來充滿渴望,決心全力支持。她迅速為譚純慧尋來學習資料,夫妻二人也開始在工作之余輔導兒子。

知識的海洋為譚純慧帶來了無盡的歡樂,但時不時的骨折卻常打斷他的學習。「雙腿骨折尚能忍受,但胳膊骨折便無法閱讀。」即便如此,他仍想盡辦法汲取知識。

每當骨折無法坐起時,他便請母親將書籍固定在頭旁,側臥閱讀,讀完一頁再由母親翻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通過不懈的堅持,至十餘歲時,譚純慧已能讀懂長篇小說。

據悉,譚純慧在15歲前經歷的大小骨折不下300次,有時一個噴嚏、一個翻身都可能導致骨折。

這段旅程對譚純慧而言極為艱辛且孤獨,但他始終堅持了下來。

譚純慧雖不幸身患重病,但他又是幸運的,因為他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中,家人給予了他無盡的力量。

03

自他患病以來,母親便放棄了高薪工作,全心投入家庭,她堅強而善良的性格給予了譚純慧勇敢活下去的希望與力量。

小時候的譚純慧常因病痛折磨而哭泣,每當這時,哥哥姐姐便會前來關心安慰他,想方設法逗他開心。

在譚純慧的成長過程中,哥哥姐姐是他少有的玩伴與朋友。

父親是譚純慧的人生導師,作為家中的頂梁柱,他為譚純慧樹立了杰出的榜樣。也正是在父親的影響與幫助下,譚純慧學會了日語。

17歲時,譚純慧愛上了寫作。然而,對於他來說,拿起一支筆都顯得異常困難。

由於長期服用藥物以及身體發育不完善,他的手根本無法握緊重物,甚至連看似輕盈的筆都難以掌握。

為了實現兒子的寫作夢想,母親常常將他摟在懷中,手把手扶持他的手臂,給予他力量。

盡管疾病束縛了他的身體,但譚純慧的思想與心靈早已飛越天際。在父母的幫助下,他的寫作能力不斷提高。

1984年,譚純慧的文章首次在報紙上發表。

當這一消息傳到家中時,每個人的眼中都閃爍著激動的淚花。

自那以後,譚純慧的寫作之路愈發順暢,他連續在多家報紙上發表文章,成為了父母的驕傲。

不僅如此,譚純慧在成年後還通過自學考試成功考入大學,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獲得了大專文憑。

在當時,大專文憑具有極高的含金量,他能夠走到這一步,已經將許多同齡人遠遠地甩在了身後。

有人曾評價說,普通人能做到的事情,譚純慧做到了;普通人做不到的事情,譚純慧也做到了!

20世紀末,互聯網在大陸剛剛起步。盡管譚純慧身在家中,但他的心卻與時代同步。

他敏銳地意識到互聯網在未來將具有無限的發展潛力,於是開始自學電腦知識。通過互聯網,譚純慧找到了自己新的發展方向。

他自幼酷愛體育運動,然而身體條件的限制使他只能作為觀眾旁觀。但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譚純慧帶來了新的機會。

當時網路論壇風靡一時,譚純慧常在各類體育論壇上發表獨到的評論文章。他的見解獨特,很快便吸引了一家體育網站的注意。

隨後,他被該網站特聘為足球直播解說員,不久又轉至編輯崗位,專事撰寫體育類文章。

他的文章充滿激情,深受讀者喜愛,也贏得了單位的認可和嘉獎。他在這家公司效力了十余年,也在這里找到了自己的歸宿。

看到兒子有所作為,譚純慧的父母深感欣慰。但現實的問題也隨之浮現:他們百年之後,誰來照料譚純慧?

對於兒子的婚姻,譚純慧的父母既期待又憂慮。

然而,就在他們為兒子的未來憂心忡忡時,譚純慧通過網路邂逅了未來的妻子許迎春。

04

許迎春,四川人氏,生於1971年,比譚純慧年輕八歲。

她畢業於四川一所知名大學,後供職於一家國企,其父許鳳祥乃國家幹部。

許迎春容貌秀美,肌膚白皙,家境優渥,可謂名副其實的白富美。

彼時,許迎春身邊不乏追求者,最終她選擇了與她同在石油系統工作的同事為伴。

婚後二人育有一子,然而幸福的日子並未持續太久,便遭遇了巨變。

2000年,許迎春的丈夫罹患肝癌,不久便離世了。

丈夫的逝世對許迎春打擊沉重,她一度郁郁寡歡。直至遇見譚純慧,她的生活才逐漸出現了轉機。

2001年6月,38歲的譚純慧與30歲的許迎春在聊天軟件上相識。

當時許迎春帶著2歲的兒子住在單位宿舍,正處於喪偶之痛中。

兩人在網路上頻繁交流,相隔千里的心靈被互聯網緊緊相連。

譚純慧在得知許迎春的遭遇後,給予了她深切的關懷。

為了幫助這位「妹妹」走出傷痛,他不斷鼓勵她,並分享了自己的不幸經歷。

「我歷經磨難,如今都已挺過,你一時的困境又算得了什麼?生活會漸漸好轉的……」譚純慧的慰藉如同寒夜中的一抹溫暖,撫平了許迎春內心的創傷。

與此同時,隨著對譚純慧的了解日益加深,許迎春對這位遠在他鄉的「大哥」產生了由衷的敬佩與愛慕。

「初次看到他的照片時,我驚愕得無言以對。後來細想,覺得他給我的生活帶來了新的色彩。」許迎春坦言。

她被譚純慧的樂觀、開朗與堅毅深深打動,兩人之間的感情逐漸升溫。

當許迎春將自己的戀情告知父母時,卻遭到了他們的強烈反對。

盡管許迎春是再婚且帶著孩子,但她的父母始終認為以女兒的條件和家庭背景,完全有資格找到更好的歸宿,而非嫁給一個年齡較大且身體殘障的人。

他們擔憂譚純慧連自己都照顧不暇,又怎能給予女兒幸福?

然而,他們也注意到自從女兒結識譚純慧後,她的性格變得更為開朗活潑。

為了確認這個人是否值得女兒托付終身,許迎春的父親與譚純慧進行了長時間的電話溝通。

在詳細了解了譚純慧的過往經歷、職業及未來規劃後,經過深思熟慮,許迎春的父母最終同意了他們的婚事。

就這樣,許迎春攜子從四川遠赴遼寧,與譚純慧及其父母共同組建了一個特殊的五口之家。

2002年,39歲的譚純慧與31歲的許迎春喜結連理,攜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為了愛情,許迎春毅然肩負起整個家庭的重擔!

「與他共度余生,我深感生活將充滿無數小美好。即便面臨困境,我們也會攜手共度。」許迎春深情地說道。

婚後,許迎春在工作的同時,悉心照料丈夫與公婆。而譚純慧則利用自己的知識輔導孩子的學習,一家人其樂融融地生活在一起。

譚純慧的體重不足50斤,許迎春能輕鬆地將他抱起。

她曾對丈夫說:「幸好你不重,我還能抱得動你。」這番話讓譚純慧感動不已,對妻子的選擇充滿了感激之情。

多年來,許迎春始終陪伴在譚純慧身旁,無微不至地照顧著他的生活起居。

每當譚純慧因編輯工作忙碌至深夜時,許迎春都會守候在他身旁,協助他查找所需資料。

更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讓丈夫能夠領略外界的精彩,許迎春考取了駕照並借錢購買了一輛代步車。

她經常載著譚純慧外出旅游散心,共同感受生活的美好。

05

在譚純慧父母的眼中,許迎春已然成為了他們的親生女兒般的存在,而許迎春的孩子也被他們視為親孫子般疼愛。

2003年,當譚純慧的父親因病住院時,家庭的重擔一下子落在了許迎春的肩上。

她不僅要照顧丈夫和孩子,還要關心生病的公公和傷心的婆婆。

那段時間雖然艱難,但許迎春卻毫無怨言地承擔起了這一切。「能夠娶到如此賢淑的妻子,是我此生最大的幸福。」譚純慧感慨地說道。

2004年,譚純慧的父親因病離世。

在臨終前,他緊握著兒媳的手,用微弱的聲音表達了對她為這個家庭所付出的感激之情。

隨著婆婆年事已高,腿腳也逐漸不便。為了治療婆婆的腿疼問題,許迎春四處奔波於各大藥店和醫院之間。

「她每天都會為我熬製藥物、敷藥並按摩腿部。我從未見過如此孝順的兒媳,她比我的親生女兒還要貼心。」婆婆曾如此說道。

「我們家從未出現過婆媳矛盾,每天都過著和諧美滿的生活。」譚純慧曾自豪地分享道。

盡管他們的組合家庭飽受外界議論,甚至傳出一些不實的傳言。

有人說許迎春是為了金錢才與譚純慧走到一起,畢竟他的父親曾是大學教授,可能擁有不菲的積蓄。

也有人嘲笑譚純慧是在為別人養育兒子……然而,對於這些流言蜚語,譚純慧和許迎春都選擇了無視。

他們深知生活是自己的,真實的情況只有他們自己最清楚。

2016年,婆婆疾病纏身。許迎春代夫行孝,床前侍奉。得益於她的悉心照料,婆婆的病情有所緩解。

在婆婆回家休養的日子裡,鄰里常能見到許迎春推著兩輛輪椅的身影,她以行動展現了深沉的愛意。

然而,到了2020年,婆婆舊病復發,許迎春如親女一般,無微不至地照料著她。

「母親雖然瘦弱,但要將她從床上扶起卻需耗費大量力氣,我妻子每次都要呼喊口號才能挪動她。」譚純慧如是說道。

盡管後來婆婆還是離世了,但她在臨終前十分安詳,對兒媳許迎春充滿了感激與認可。

「我所有的付出都源於對丈夫的愛,我愿意與他共度一生,為他付出一切。」許迎春曾坦言。

她的舉動深深打動了譚純慧,也觸動了無數人的心弦。

不久,不少權威媒體紛紛報導了他們的事跡,他們也因此成為了社會學習的楷模。

譚純慧一家先後榮獲「全國文明家庭」與「全國五好家庭」的殊榮。

許迎春本人也斬獲了「全國孝親敬老之星」、「優秀敬老好兒女」以及「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等多項榮譽。

值得一提的是,結婚已逾二十載的他們,不僅把自己的小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條,還積極參與公益事業。

譚純慧在錦州創立了瓷娃娃愛心協會,並捐贈物資以幫助那些需要援助的人們。

06

為了更進一步地支持丈夫的慈善事業,許迎春考取了社工證。

據悉,他們在公益事業上的投入已累計超過百萬元,並長期為近百名殘障人提供幫助。

2022年2月,譚純慧與妻子率領瓷娃娃愛心協會的志愿者們積極投身於疫情防控工作,受到了當地居民的廣泛贊譽,並獲得了當地媒體的報道。

如今,他們的孩子已在北京工作,而譚純慧與許迎春則留在了錦州老家。

隨著短影片的興起,譚純慧通過「瓷娃娃」帳號分享了自己和協會的最新活動。

2023年4月,夫妻二人前往四川探望岳父岳母,在那裡度過了一個月的歡樂時光,遊覽了都江堰等知名景點。

「每天都與岳父岳母相伴,弟弟每天都抱著我上下樓,妹妹和晚輩們也圍著我們轉,全家人和樂融融!」譚純慧在短影片中這樣描述他們的四川之行。

盡管醫生曾預言他活不過1歲,但他現在已步入花甲之年。

對譚純慧來說,世界上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生命也沒有所謂的終點。

他與愛人許迎春的故事仍在繼續,而他們的故事也在激勵著越來越多的人!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