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每到過年和節日,都伴隨著許多傳統習俗和禁忌需要謹守。農曆正月初九,被視為玉皇大帝的生日,因此被俗稱為「拜天公」的日子。在這特別的日子裡,人們需依照特定的時辰進行祭祀,同時供奉品也需精心準備。尤其是年長的人會極為謹慎地遵守祭祀儀式的規定,並將這些傳統細節傳承給年輕一輩,祈求未來一年的平安和順遂。
有一名網友在《爆廢公社二館》上表示,她的母親在過世之前特別為她留下了一份有關拜拜的筆記,提醒她應該如何準備「供品」。筆記中包含了一些常見的供奉品,如蜜餞、餅乾、麵線、芝麻糕和紅龜粿等豐盛素菜。然而,筆記中還有一個用注音符號標示的「ㄎㄧㄢ」,讓原PO感到困惑,只好上網尋求幫助。
這篇貼文吸引了許多網友前來提供幫助,他們紛紛猜測「ㄎㄧㄢ」可能指的是「三杯酒」、或者是「金紙」。有人也提議原PO可以直接詢問鄰居或母親娘家的長輩,以找到正確的答案。
然而,底下的留言中也有不少內行網友發現了答案。他們解釋說,「ㄎㄧㄢ」實際上指的是「牽仔」,一種紅龜粿的台語稱呼。這種紅龜粿通常是橢圓形的,紅色,由麵包店或市場攤販販售,用以祈求財源廣進。
可以看出,母親留下這樣的筆記真的是非常貼心的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