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防了?德媒批評全紅嬋:這樣得來的冠軍給我們都不要

聚光燈下水珠折射出耀眼的光芒映照著少女清澈的眼眸,這是巴黎奧運會女子雙人10米跳水台決賽現場,17歲的全紅嬋和搭檔陳芋汐以近乎完美的表現,再次將金牌收入囊中,歡呼聲中,全紅嬋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一如既往的純粹,卻也一如既往的讓人心疼

跳板上的「奇跡」,是天賦更是汗水

圖片來源於網路

「天才少女」、「跳水」、「水花消失術」,這些標籤伴隨著全紅嬋的橫空出世,將她推向了榮譽之巔,2021年的東京奧運會,年僅14歲的她以三跳滿分的成績震驚世界,

一夜之間,這個來自廣東湛江的小女孩成為了全民偶像

榮耀的背後,是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5歲開始接觸跳水,7歲進入專業隊,全紅嬋的童年幾乎都是在訓練館度過的,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跳板、水池、宿舍,三點一線的生活,枯燥而乏味,為了追求動作的精準,她每天要重復上千次的跳躍,每一次入水,都是對身體的巨大考驗

「我從來沒有去過游樂園,也沒有去過動物園,」在一次採訪中,全紅嬋輕描淡寫地說出這句話,卻讓無數人心疼不已,她就像一隻羽翼未豐的小鳥,一頭扎進了跳水的海洋,用汗水和淚水澆灌著自己的夢想

金牌背後的代價,是童年亦是成長

全紅嬋的成功,引發了國內外媒體的廣泛關注,贊譽聲中,也夾雜著些許不同的聲音,一些西方媒體,尤其是德國媒體,對全紅嬋的訓練方式提出了質疑認為這種高強度的訓練剝奪了她的童年,質疑大陸的體育「金牌至上」理念「她只是一個孩子應該去享受童年的快樂而不是承受如此巨大的壓力,」德國一家媒體如此評論道

的確,與西方國家注重孩子全面發展的理念不同大陸的體育訓練體系更加強調刻苦和紀律性這種差異源於文化背景、社會環境等多重因素,並非一朝一夕可以改變

我們也不能忽視全紅嬋自身的感受在一次採訪中,當被問及「如果不練跳水,最想做什麼」時,她毫不猶豫地回答:「我想開一家小賣部,想吃什麼就拿什麼,」簡單的話語,卻透露出她內心深處對平凡生活的渴望

面對外界的質疑和自身的困惑全紅嬋並沒有迷失方向,「我會繼續努力訓練,爭取在巴黎奧運會上取得更好的成績,」全紅嬋堅定地說

在通往夢想的道路上,荊棘與鮮花並存,掌聲與質疑同在,如何平衡訓練與生活如何在追求卓越的同時保持初心,是擺在全紅嬋面前的難題,也是大陸的體育界需要思考的問題

我們期待著在未來的日子裡,全紅嬋能夠繼續在跳水的世界里閃耀光芒,也希望她能夠擁有一個快樂而完整的童年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