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贅女婿大改岳父17米祖傳老樓,變5層奢華別墅,妻子一家笑開花,三代同堂,太震撼了!

▲業主13歲女兒我想要一座花園的陽台和一個秋千家庭故事

這是一個三代同堂的家庭,各自有不同的生活習慣,雖然房子十分破舊,但對曾經自己創造、修補的老房子,十分不舍得放棄這個充滿回憶的家。

▼一層客廳改造之後

公公是一位資深而狂熱的足球迷,也是一位愛書之人。因此,有很多書籍以及各種與足球相關的珍藏。他們常會對一些舊物有一些回憶。我們通過「時間膠囊」的概念,將五層樓進行新舊交織的重新排列做成一個書柜,舊屏風,老磚牆和樟木柜就像一個個充滿回憶的時間膠囊,把它們置入一個新的容器,打開滿是過去的回憶,樟木柜不單單只是儲物,更成為珍貴的展品,偶漏一角的老磚牆與新的展架形成新與舊的碰撞交融。

為了更好的促進家庭之間的交流與溝通,首層的整合了客廳飯廳廚房的整廳概念,可通過靈活的間隔,與伸縮組合傢俱,可變成整聽的開放式廚房,可變成滿足多人使用的餐廳,可變成多人聚會的客廳,在婆婆的煮飯時,可同時滿足小女孩看書,女兒幫忙煮飯,女婿喝茶等豐富的活動,同時糅合了每個家庭成員的愛好互相影響。

▲客廳通風挑高層

因與鄰居之間為共牆,導致的首層、夾層潮濕,通過研究西關建筑,發現古人解決悶熱方式,是通過冷巷、天井之間形成的煙囪效應達到對流效果,在空間構造中在東面設計了通風采光井,在西面設計了錯位的中空,把熱空氣抽離,引進新鮮空氣,使空氣得到流通 。

▼二層公公婆婆房改造之後

因為婆婆有不能有雜聲打擾,而公公平時會有打呼嚕的習慣,而兩位老人的作息習慣亦有不同,因而提出分床需求。但我們在想如何讓相守一輩子的兩老,作息區域有所區分,但又不讓他們相互分離呢。通過雙層隔音牆和隔音門處理,平時打開組成一個大開間,睡覺時,婆婆睡裡面把門拉上,讓他們繼續睡在同一間房子裡,生活中照料彼此。

▼三層多功能廳改造之後

在老房子裡有一些舊物陪伴了這個房子一百多年,也同時陪伴著家人一起成長,這些舊物充滿了對這個家的回憶。業主黎小姐其中一幅珍藏的舊照片中,有三個古老的木雕屏風,我們把屏風重新放在新改造的三層多功能起居室裡,即作為功能隔斷,亦保留業主兒時的印記。

原始建筑西邊西曬嚴重,磚牆易壞,已經顯示老化狀態,除了對牆面進行修復處理,同時設計一個格柵折迭門,可阻隔部分陽光的直接照射,并在西邊設置中空對熱空氣進行阻隔,并在不改變建筑原有高度的情況下,對屋面重新設計了雙坡屋頂,提高了室內空間的高度和利用率通過雙坡頂屋面造型改造對室內集中靠東邊的臥室進行陽光阻隔,防曬保護。

在煥然一新的家裡,舊琴台不只是寫字讀書的功能,它將成為一個時間膠囊置入一個新的平台,以水台的形式與長書桌結合,在這組合的多功能桌上可以滿足小聚會•寫作•書法•讀書等多種生活模式。

三代同堂的家庭,各自有愛好與生活習慣,同樣需要互相的溝通與融合,在空間分布中,將低矮少上樓梯的空間設計更符合老年人居住使用,將需要較高的樓層設計更符合給年輕的家庭使用,在之間的中間層設計了多功能起居室,是家庭常聚集的活動空間可在此舉行聚會。同時通過活動層板,可提供供多人使用的一個充滿陽光詩意的書廳, 營造一個書香氣息的生活質量。靈活使用活動間隔,還可以圍閉起一個臨時客房,供移民澳洲的小妹一家臨時居住,通過空間重組,提供給三代同堂的家庭各自獨立與開放的空間。

▼四層主人房改造之後

▼四層半陽台立體花園改造之後

我們不希望花園只是唯一種花的單一功能性,而是更深入考慮到住在這裡的人的其它需求。例如,業主喜歡烘焙,我們會在這裡幫業主種植各式香草供業主閑時烘焙使用。而舊房子很多蚊蟲,在這裡也會種一些驅蚊的植物。我們還在花園種植一些香熏類植物,希望對家人的健康有幫助。 最重要的是,小女兒一直想要一個能盪鞦韆的陽台。

▼五層女兒房改造之後

對於家庭的未來,黎家希望能給予女兒一個新的視角去看待這個世界,因此女兒房在設計上設置在最高的位置,并通透的落地窗和天窗作為格局,是希望女兒的能站在高的位置,視野更加開拓。

這些美好之前其實是這樣的…

▲一層客廳改造前

▲公公婆婆房改造前

▲三層客廳改造前

▲陽台改造前

▲女兒房改造前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