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非迷信! 當一個人往生後「有3件遺物」一定處理掉 以免「對家人不利」要特別注意

喪葬文化存在了萬年之久。其源頭最早可以追溯到山頂洞人時期,距今已經有1.8萬年。那時候,人去世以後,為了防止遺體被動物叼走吞噬,他們會把遺體放在居住的洞穴內,然後再在遺體上撒一些紅色的赤鐵礦粉屑。而在洞穴中,還會陪葬大量的飾品。比如說,獸牙、海蚶殼和魚骨等等。這也是關於喪葬文化最早的記錄。

後來,隨著喪葬文化體系的不斷完善,又加上人類文明的發展,到了秦朝時期,喪葬文化已經成為了一整套的體系。而最有力的證明就是秦始皇所修建的大型陵墓。秦朝時期,人去世以後,不僅會修建一些墓穴,而且還會在墓穴中埋葬大量的陪葬品。這裡的陪葬品包括了.活.人.、器皿等等。

到了漢朝以後,由於埋葬.活.人.太.泯.滅.人性,逐漸被取消。而陪葬品演化成了一些有價值的錢幣、珠寶等等。後來,隨著陪葬品被大量盜取,老百姓為了防止親人的墓穴再次被盜,於是在蔡倫發明造紙術以後,民間逐漸衍生出了新的喪葬習俗——燒紙錢。這也是燒紙錢的由來。

其實,在喪葬文化中,老百姓非常注重一個「燒」字。就像上面所說的燒紙錢一樣。那麼,為何燒紙錢不是撕碎紙錢,又或者說埋葬紙錢呢?為何一定要「燒」呢?

在遠古時期,人類對於火的概念還很朦朧,再加上科技不發達。當人類看到自然界的火災以後,對火產生了一種很敬畏的心裡。後來隨著火被用於生活中,人類因為火,獲得了溫暖、光明和煮熟的健康食物。於是,人類對火更加的敬畏了。

而當一個人去世以後,出於對過世親人的尊敬,人類就想通過一種敬畏的方式來表達對親人的悼念之情。於是就想到了火。後來,在喪葬文化中,很多的祭祀物品都需要被火燒掉的。比方說,燒紙錢、燒花圈、燒紙質的房子車子等等。

其實,當一個人去世以後,被燒掉的並只是紙錢、花圈等等,其中還包括了死者生前的一些遺物。在民間一直流傳著:當一個人去世以後,有3件遺物一定要處理掉,並非迷信,有科學依據。

貼身衣物

為何要燒掉死者的貼身衣物?在古代,一般在重大自然災害以後,都會出現「餓殍遍野」的現象。如果這些人類和動物的遺體不能及時地得到妥善處理,就會導致細菌的滋生和蔓延,最終會形成無法控制的局面。

公元612年,隋煬帝東征高麗,國內遭逢罕見的大旱,隨即引發疾病的流行,感染者眾多。1331年,衡州大旱,病菌肆掠。當然了, 要說到流行病最厲害的朝代,非清朝莫屬了。而每一次的流行病都會導致大量的人畜死亡。而造成這種現象,除了人畜的遺體沒有處理好以外,還和死者的貼身衣物有關。

在古代生產力低下,那些貧苦的老百姓除了吃不飽以外,在穿衣上也是沒有一件像樣的衣服。而當他們的親人去世以後,死者的衣物都會被保留下來,然後被死者的親人穿在身上,這就導致了病菌的傳染。所以,當一個人去世以後,一定要把死者的貼身衣物燒掉。其目的就是防止病菌的傳播。

洗刷用具

除了貼身衣物外,和死者緊密接觸的物品都要及時地消毒和處理。就如死者生前用過的一些洗刷用具,牙刷、毛巾等等,這些東西也要及時地處理掉。當然了,這裡的處理也可以通過「燒」進行解決。

其實,在一些農村經常會看到舉行喪禮的時候,會把死者生前用過的洗刷用具進行處理。這裡的處理不是燒掉,而是把它們埋葬於墓穴之中。

食用器皿

關於死者生前用過的食用器皿,人們也會及時地處理掉。我爺爺去世之前,都是有自己專屬的碗筷。爺爺去世以後,他的碗筷也隨著洗刷用具一同被埋葬於墓穴當中。當然了,有的地方直接扔掉。之所以這樣做,也是為了防止病菌傳染。

其實每個地方的習俗也不盡相同。但是有一點,我們還是要特別注意一下,不管是貼身衣物,還是食用器皿、洗刷用具,為了防止家人被病菌傳染,還是要及時地處理掉。對此,你怎麼看呢?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